我的滑板我做主

  • 发布于:2024-07-30 15:02:23
  • 来源:JRS低调看球

身处协和广场,身后是埃及方尖碑。北京时间7月29日凌晨,在巴黎奥运会滑板女子街式决赛中,14岁小将崔宸曦以241.56分夺得第四名,创造了中国队在奥运会滑板项目上的历史最好名次。

滑板在东京奥运会上正式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,巴黎奥运会街式项目打分规则发生变化,选手需比两次走线(Run)和五次大招(Trick),每次满分均为100分,取一个最高的走线分数和两个最好的大招分数相加得出选手总分。

中国队在该项目上有3位选手参加,第二次参加奥运会的曾文蕙、中国最年轻的亚运冠军崔宸曦和仅有11岁的朱沅铃。最终,崔宸曦以第三名晋级决赛。

决赛中,崔宸曦也展现出竞争力。在完成走线后,她一度凭借两次干净利落的“亮大招”处在第三位。直到最后一跳被巴西选手蕾莎·李尔反超,没能站上领奖台。“还是有一点点遗憾,就一点点。”赛后,崔宸曦表示,和奖牌擦肩“其实也没有什么关系”,“因为我的招也发挥得差不多了,对手都很厉害,包括巴西选手(蕾莎·李尔),我也挺替她开心的,她的水平其实就在前三甚至她连第一都可以拿到。”在崔宸曦看来,第一次参加奥运会,努力过就好。

此前,中国队在奥运会滑板街式赛中的最好成绩是第六名,这一成绩由曾文蕙在2020东京奥运会上获得。

3年前,东京有明城市运动公园,女子滑板街式比赛正式亮相奥运会,2005年出生的中国选手曾文蕙成功闯进决赛,成为第一批在奥运会历史上留下滑板成绩的运动员之一。对曾文蕙而言,这是勇敢选择人生岔路口后得到的蜜糖。

不同于其他奥运项目有高度统一的规则,滑板项目除了看中技术动作的难度和完成度,更看中选手的创意和风格。每个“大绝招”几乎都是由运动员原创,不到滑板落地的一刻,就连运动员自己都不知道要做什么动作。

而比赛场地也同样充满未知,每次大赛的场地都是临时规划设计,包括台阶的级数、高度,斜坡的倾角都会有所不同。而且每次比赛场地都不会提前很早公布,降低给选手“模式化准备”的机会。

全新的运动理念,冲击着从传统武术项目主动跨项到滑板的曾文蕙,由于性格内向,每次大赛前临时适应场地,其他选手纷纷下场,她总是不好意思地“谦让”,但她慢慢发现,滑板运动中,坚持自我、表达自我很重要,此后她便学会把赛场当成自己的主场。

在巴黎奥运会上的曾文蕙,虽然未能晋级决赛,但她在场上展现出自如和挑战自己的态度,透露出她已经完成赛前目标“享受比赛”,正如此前她对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表示,自己始终被热爱驱动。

崔宸曦的热爱萌发得更早一些。父亲是轮滑运动员,经常带她在济南和谐广场玩滑板,她便逐渐“痴迷”上这项运动。在父亲崔永涛的支持下,她克服没有场地、没有教练、没有基础等困难,很快在比赛中展现出天赋,为自己赢得了进行专业训练的机会,最终成为中国滑板在奥运会最好成绩的创造者。

“好多人啊。”首次参加奥运会,崔宸曦感受到空前热烈的氛围,尤其当自己的动作做成后,所有人都在欢呼,“这让我很激动,第一次参加奥运会能够收获这么多掌声,真的很开心。” 父亲崔永涛也不为女儿错失奖牌而遗憾,“她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创造了历史,也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。无论结果如何,我们都会一直支持她。”

“个体家庭家长的觉醒,包括一些社会培训机构观念的导入,触动了体育人才培养方式的多元化。”我国知名体育学者易剑东曾向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表示,要发扬这种民间自发自主尊重孩子兴趣和选择的模式,必须要在今后的发展中保持开放态度,不能让“入奥”“入亚”束缚了项目的自由生长。

崔宸曦也希望更多像她一样的青少年参与滑板,前提是“因为喜爱才选择”,“不一定非要去拿成绩,就是去享受它的过程。从你刚开始练一个动作,到能跳最大的一个杆子,回头想一下,这经历非常不容易,然后就会很自豪,就更喜欢这项运动了。”

相关阅读:其他综合奥运滑板转载